当前位置: 首页 » 资讯 » 国内资讯 » 正文

河南刘门村柿子树成了摇钱树

放大字体  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:2024-12-20  浏览次数:419
核心提示:眼下,寒意渐浓,河南省禹州市磨街乡刘门村的山梁塬峁间却是一派热腾腾的景象。村路边的几处柿子凉棚里,村民们正在卸下晾好的柿子,向柿子加工厂运送。红彤彤的柿子映红了村民们的笑脸,也映红了红红火火的新生活。刘门村是禹州市53个省定贫困村之一,自然条件差,产业基础薄弱,群众思想观念落后,全村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32户547人。为了摆脱贫困落后面貌,该村发展起了特色果林产业,2013年该村从陕西省富平县引

  眼下,寒意渐浓,河南省禹州市磨街乡刘门村的山梁塬峁间却是一派热腾腾的景象。村路边的几处柿子凉棚里,村民们正在卸下晾好的柿子,向柿子加工厂运送。红彤彤的柿子映红了村民们的笑脸,也映红了红红火火的新生活。

  刘门村是禹州市53个省定贫困村之一,自然条件差,产业基础薄弱,群众思想观念落后,全村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32户547人。为了摆脱贫困落后面貌,该村发展起了特色果林产业,2013年该村从陕西省富平县引进柿子新品种,建起30亩柿子实验种植基地。同时,邀请技术人员指导,经过多次实践,终于在2015年底实验成功。2016年,刘门村先后成立了绿航、三阳、众颖三个农业合作社和“柿柿如意”农牧发展有限公司,村民们以土地流转形式加入合作社或农牧发展公司,实施果树规模种植。目前该村柿子种植3000多亩,其中挂果700亩,今年收获柿子50万斤左右,挑选优质柿子可做柿饼8万斤,柿子醋3万斤,仅此两项就有200多万元的收入。

  该村已动员140户群众流转土地710亩到村集体,集中发展柿子种植,不仅壮大了村集体经济,而且能吸纳带动贫困群众就业脱贫,目前仅柿子产业带动120名贫困群众就业。贫困村民李境涛,通过参加果林种植技术培训班,学习了种植技术和林间管理知识,创办了占地100多亩的润泉家庭农场。不仅自己脱了贫,还招了10多名贫困群众在家庭农场打工。截至目前,该村已有121户521人实现脱贫,仅剩未脱贫11户26人。

 
 
[ 资讯搜索 ]  [ 加入收藏 ]  [ 告诉好友 ]  [ 打印本文 ]  [ 违规举报 ]  [ 关闭窗口 ]

 
0条 [查看全部]  相关评论

 
网站首页 | 使用协议 | 版权隐私 | 网站地图 | 排名推广 | 广告服务 | 积分换礼 | 网站留言